提及看完一部電影,很容易被的就是"好不好看";
要怎麼去告訴一個人,ㄧ個作品的好壞?
安兒既不是評論家,也沒資格論定之於某某人,這部電影好不好看??
我寧可說,我很喜歡 ,或者不喜歡。
曾經一遇到電影節或影展,就在課堂上找不到蹤影的安兒,
曾經最新的院線片只要有點兒興趣的題材,肯定敲休假去戲院看;
怎麼最近看過的電影就這樣少的可憐咧??
這還是孩子學校梯間電影院分享的片子,久聞其名,
抱著"有一天總會相逢"的心,所以故意不去找影評 不看簡介,空白著腦子去裝這部片。
"Tarre Zameen Par" Every Child is Special,
這種賺人熱淚系的鋪陳,該慢動作處 該響起催淚音樂處,演員的表情 導演試圖說的理念,
無一不精準到位;這是一個對印度也許有點反感的人,容易接受而改觀的作品。
我感到釋放且安詳,這是一種很難解釋的感覺,在梯間也不敢多講觀後感;
一方面眼睛紅腫難為情,一方面生怕心中萬緒以言破壞殆盡。
對於印度,一直有一種很特別的 情懷,或者說 尊敬?
因為大學時期極崇拜的一位大姊姊Pushipita,她說與先生的蜜月旅行就是去印度。
對當時的安兒來說,印度可是跟月球差不了多少距離的。
我對"印度"的印象,就是從Pushipita願意把"崇高"的蜜月旅行訂在那裡開始~~
之後飛了幾次印度,"不去終身遺憾 去了遺憾終身"(組員如是說)的泰姬瑪哈陵也去了,
被黑心計程車司機在新德里巷弄裡轉來繞去,被抱著幼兒的職業孕婦糾纏乞討也遇上了,
ㄧ起走在路上的同伴皮鞋,讓討錢集團噴大便也如前輩警告般應驗了.....
路邊奶茶香濃聽從妹尾河童試了這麼一回;我還是覺得。。。 不暸 。
對於印度這個國家~~我又敬又怕的不暸。
那還是拜最近幾部關於印度的作品,"貧民百萬富翁" "Q&A" "項塔蘭",
好像有點兒點兒那麼貼近一些,所以我深深覺得,要了解一個國家,
要嘛像最近出書的亞若,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linlinnu 深度旅遊,
即使是在大部分人聽都會卻步的國度;
要嘛看那個國家的電影(酸甜苦辣都要看)以勘究竟,
要早點看印度片,我也不會因為以為老闆聽不懂,出現在餐廳點印度餅重複了八遍的糗事。
(印度人的輕搖頭代表的意義在"項塔蘭"裡有精闢解釋)
這個神祕且幽遠的國家,之前因為佛教及特殊民俗風情為印度披上了迷濛的紗,
而近年來矽谷越來越多印度主管,加上異世界文化漸漸像雨後彩虹般堂皇掛上天空,
在寶萊塢響叮噹不一定在好萊塢就紅不了 。
這部片~~讓人哭 讓人笑,讓人心虛卻又讓人有希望;
貫穿全片的一個簡單道理:
"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個體,
不要因為希望孩子們只能朝有前途的一致方向
而抹煞了孩子的想像力"
因為想要喚醒人心,有了這樣一部苦口婆心的電影。
最後Ishaan父親的懺悔,教師群們的自嘲"改邪歸正",加上頒獎典禮的那些鋪陳
是有那麼一點兒八股灑狗血(明明知道還是一直流眼淚),但如果因為這樣,
可以讓更多為人父為人母為人師表的,觀照自己且受到感動,那就灑吧灑吧!!
Ishaan在寄宿學校門口,送走父母親時那個絕望的眼神~~
在浴室狠狠哭完一回,就決心收乾眼淚送走靈魂的那一幕....
把我們這些當媽的心都擰碎了;怎麼就看不到自己孩子的特別呢??
是什麼樣的老師,孩子日復一日的錯誤怎麼能視而不見呢??
"親愛的媽媽 我從來沒告訴過你 我有多怕黑 我從來沒告訴過你 我有多麼愛你 但你都知道吧!媽媽 妳什麼都知道 別丟下我獨自在人潮中 我會找不到路回家 別送我去遙遠的地方 到那裡妳甚至不會想起我 我就這麼壞嗎?我的媽媽 有時候爸爸把我盪到太高的天空中 我的雙眼總是在找尋你 希望妳能來把我抱緊 我不告訴他 但是我嚇壞了 我不讓別人看出來 但是我好沮喪 妳什麼都知道的 媽媽 妳什麼都知道 我的媽媽" 而我那英雄~~Teacher Nikumbh,在憂心忡忡前往Ishaan父母住處那遙遠的路程中 心中反覆擔憂,就是如何幫這個孩子。 我羨慕他劇中的角色,他看著每個孩子的眼睛,充滿了鼓舞及肯定; 他引導孩子的方向,憂心忡忡卻又堅定樂觀。 看完片子沒待眼睛消腫就衝去誠品買了片子,下午放學後和彤彤一起看; 她看到Nikumbh老師第一堂課的新鮮樣,眼睛都亮了!(Emma躲在姨懷裡不敢看) 而讓她眼角濕潤目不轉睛的部份,竟然是鬱金香學院孩子載歌載舞表演的那個畫面。 片子結束后,她用她很直接的語彙下了結論:"我很好喜歡他們兩個喔!!" 我不知道未來彤有沒有緣份,遇到這麼樣ㄧ位活潑開朗視教條為無物的老師, 但我期望自己不要成為那位~~看著孩子漸行漸遠,卻沒有力量將她擁入懷中的母親~~ 然後透過網路,對這位印度新銳導演更感到敬佩了。 身為一個一線男星巨星級的光環對他來說,並不足以滿足。 聽說他是一位行事極為低調嚴謹的演員,堅持一年只拍一部電影。 因為自己的兩個學齡孩子給了自己啟發,促使他拍攝《心中的小星星》 在片廠更與這些小童星們打成一片,整部戲殺青后, 與第一次演戲的Ishaan(達席爾薩法瑞Darsheel Safary 飾),也幾乎熟悉到像親父子了。 片中小童星的演技可圈可點,完全不像第一次擔當大樑呢! 一開始他在家中那場戲,Ishaan以為爸爸生氣他不聽話, 要離家出走收拾包包的惶恐與懇求,轉而得知爸爸其實是要出差罷了那眼神的轉換, 真叫一絕~~ 然後我開始想像到底導演或戲劇指導是如何引導他呢?一個八歲的孩子要如何演出絕望?? 要如何詮釋 對恩師一開始不信任,明明被吸引卻又怕顯示出來的感情?? 最後的字幕升起...... "Thanks to all those children,parents and teachers, who shared their lives with us and opened windows for us to see clearly." 一開始就是謝謝孩子們~~是啊!不單單是自己的孩子 片裡的那些孩子們讓我屢屢回憶起,在山上曾經帶給我多少感動的澳花孩子們, 你們好嗎~~~